学术新闻

政府管理学院“治理现代化论坛”举行

政府管理学院“治理现代化论坛”举行
日期: 2018-11-04  信息来源: 政府管理学院

2018年11月3日上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首届“治理现代化论坛”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开幕。论坛邀请了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前校长林建华,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江必新,“文明对话”世界论坛创始主席、莫斯科大学政治系主任弗拉基米尔·亚库宁作为特邀嘉宾,就治理问题发表主旨演讲。来自清华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数十名专家学者,以及北京大学团委书记王逸鸣、副书记李杨等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开幕式。政府管理学院的教师、学生400余人共同见证了论坛的开幕。

 

 

 

 

 

开幕式现场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代表学院向参加论坛的嘉宾和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政府管理学院成立以来,在政治学、公共管理和区域经济等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作为一级学科的政治学,在四次全国学科评估中连续获得第一名,在著名的Q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第26名。俞可平指出,举办“治理现代化”论坛的宗旨就是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一般规律,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政策咨询和智力支持。首届“治理现代化论坛”的主题是“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治理”,论坛将从多学科的视角,就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理论、普遍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讨。

 

 

俞可平致辞

 

 

 

 

 

 

在题为“大学的治理”的主旨演讲中,林建华总结了中国大学治理的特色,指出大学治理的目标是释放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实现个人理想、学校使命和社会责任的统一。他认为,大学治理的未来是打开边界——打开学科边界、打开学习边界、打开学校边界,大学治理的体系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学术发展的关系,要做好学术管理的内涵建设,既要完成核心使命又要积极融入社会。

 

 

 

 

 

林建华致辞并发表主旨演讲

江必新发表“多元共治的若干思考”主旨演讲。他对“多元共治”的实质和内涵进行了分析,阐释了多元共治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意义,并指出实现多元共治的原则、基础、途径,以及需要处理好国家政权与基层组织、法律法规和民间规则、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等关系。江必新还强调,在互联网时代,实现多元共治需要特别重视现代科技,利用好信息化、数字化、云计算等手段。

 

 

 

 

 

江必新发表主旨演讲

亚库宁以“全球治理与国际政治”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从治理的概念出发,指出治理的方式是多元的。他以前苏联为例,介绍了不同国家在苏联解体后国家体制及内外政策的不同,指出在中亚地区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是不现实的,单纯的西方式的民主难以符合各个国家的情况,应该充分认识现代世界的复杂性,不断加强沟通和理解,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已有的方案。

 

 

亚库宁发表主旨演讲

 

 

 

 

韩启德发表主旨演讲,题目是“生老病死话治理”。他认为,“生老病死”直接关系民生,带有公共事业的特色,因此政府必须在“生老病死”的治理当中发挥主导作用,必须要有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尊重群众和地方的创新举措,不断适应形势发展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从试点到铺开,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但是政府不能包办,要充分发挥社会集体、专业人士、个人和市场的作用,同时还要高度重视文化的作用和先进科技的力量。

 

 

 

 

韩启德发表主旨演讲

“治理现代化论坛”是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主办的全国性学术论坛。本届论坛将就治理的主体、治理的体制、治理的结构、治理的绩效等重大主题展开全方位的研讨。开幕式后,“比较视野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政府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科技、产业政策的演变与调整”“空间治理现代化”“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治理”“北京大学青年政治人论坛”等六个分论坛,以及由20余位兄弟院校院长、知名学者参与的“院长论坛”和《中国治理变迁40年》新书发布会还将举办。

 

编辑:凌薇


返回